我记忆中的童年是快乐无比的,父亲在外做会计,母亲在周边工地、码头上做些零活,姐姐在附近读书。母亲经常带着我去,很多人嬉笑聊天,虽说干得是体力活,却感觉他们不累,很开心的样子。现在想来,在码头帮人挑石子到船上,怎么会不累呢,许是太小的缘故,看到的只是表象。 后来回老家,父亲帮别人开拖拉机,比一般种田人的收入要好,所以家里经济尚可,每每到了黄昏时,母亲便会带了我与姐姐站在门口等父亲回家,父亲多会带些吃的回来,有时候是水果,有时候是卤菜(别人家的孩子还只有吃点自己种的素菜果子),所以等父亲回家便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了。我们等的是吃的,母亲等的却是父亲的平安到家吧。 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,父亲不帮别人开车了,自己倒腾些小生意,听说是亏本的多,所以家里渐渐拮据起来。而他不擅务农也不喜务农,农活大多落在了母亲身上。母亲生得很瘦小,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看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忙碌,屋里屋外打理得紧紧有条。有时候空些时,母亲会在起床后到我们房间,在我脸上落下一个亲吻,我是装睡的,心里满满的欢喜。 经济越来越不景气,很多我的同龄人辍学在家务农了,我们姐妹读书成绩很好,尤其是我,而父母说的最多的就是,那时候他们也成绩很好,因为经济原因辍学的,所以不管怎样,一定要让我们读出去,走出去。我也是害怕种田,拼着一股子劲,一直成绩优异,却也只是成绩优异,并不知道读出去要干什么,只觉得上班的人真幸福啊。也是太小了,才14周岁就上了中专,还只是个孩子,就到远方求学了,没出过远门,放假到了县城连回家的车都不知道在哪里转。那时候好多岁数相仿的都出去打工赚钱了,而我们家里要供两个孩子读书,田里的活需要作料,劳动力又少,一年到头没多少收成,生活真是捉襟见肘了。母亲是能借钱的地方都借遍了,再上门人家是直接拒绝了。父亲是跑运输的,没有什么生意,却很辛苦。有时候会经过我们学校,偶尔也会带了母亲同来。父母来了,我会向他们炫耀我的酒精炉,我吃饭时当菜用的辣酱,只要8毛钱一瓶,我做的凉拌海带可以吃多少餐,会做清汤寡水的面条给他们吃。太小了啊,只想向他们证明我很会照顾自己,却不知道自己的懂事让父母心疼。换作现在,我是肯定不会说的,怎么能让他们伤心呢。 父亲的运输生意实在不好,所以卖了车,开始和别人合伙做油菜籽榨油的生意。从他们日益减少的笑容和日益增多的争吵中,我和姐姐知道生活更加不易了,也更懂得了体谅父母。有一次中秋放假,本是不想回家的,可以省下路费,学校要交一笔什么费用,我的生活补贴和奖学金只够维持基本生活了。到家时母亲还未从田间回来,已经很长时间不见,所以很激动的等着她。过了很久,才见母亲全身湿漉漉的回来,问是怎么了,说是打农药换水时在河边摔了一跤,掉河里了。母亲到房间换衣服,我听见她压低声音在哭泣,不敢问。过了一会,奶奶来叫我去她家拿月饼,说起母亲的不容易,说父亲和别人合伙开的油厂关门了,入不敷出。说她看我母亲太苦,偷偷给了我母亲400元钱,让我们听话点,懂事些。晚上睡觉时我是泣不成声了,我想快点毕业,快点赚钱。 父母商量又贷款买了辆车,继续跑运输,只是买的是二手车,贷的是高利息,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只够修车和还利息的。母亲急得想出去打工,父亲不让。每次回家看到的都是母亲愁眉苦脸的样子,而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为自己还在用家里的钱而感到自责。 终于等到毕业,母亲千万个不放心,一定要送我到浙江,也想看看我分配的工作怎么样。分到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好,母亲有些叹息,本打算呆一个星期的,只呆了两天就匆匆赶回去了。一个没出过远门的母亲,就这样往返了两个省份。 上班的前几年,都是省吃俭用的,和老公和姐姐和公婆帮父母还清了家里的贷款。母亲每次说起这件事情,总是愧疚,说对不起我们,连累我们受苦,还连累了亲家。也说起因为还款,给夫家的亲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,会不会影响我的生活。母亲一辈子太善良又敏感,喜欢想太多。别人的一句话,一个动作,她都会觉得是在针对什么。我总是安慰她,在那个年代,能把我们姐妹都培养出来,我们已经是深深地感激了,也是相当了不起了,你应该觉得你们很伟大了。母亲听了只是笑笑,我知道她心里始终认为是亏欠了我们的,所以对我老公,对我公婆毫无保留地好,也可以说是卑微地好,尽自己所能地好。 现在父亲70了,母亲也快70了,不肯过来与我们同住,说是同住的话,再好的感情也住没了。在老家还是像个年轻人一样地做劳作,想着法儿赚钱,想帮我们减轻负担,不成为我们的负担。而我只想单纯地对他们好,做一切我认为对他们好的事情,我想让他们快乐,我想让他们觉得养儿就是防老的。他们那一辈人太苦了,只学会了付出,没学会享受。所以真心愿父母安康,给我们孝顺他们的机会。 阅读和发表文章请来心雅文学网!免费阅读心雅文学网每天推送的精美微刊内容。 |